[珠宝之家 工艺文化]拿破仑与约瑟芬皇后的故事,相信不少珠宝迷都有一些了解。在两个人结婚期间,单是细数拿破仑为约瑟芬皇后打造的珠宝,就足以让人说上一阵。
比如约瑟芬皇后的很多浮雕首饰,据说都是拿破仑在国库中找了很多古董浮雕为其定制,因此很多浮雕珠宝中也都带着拿破仑的头像。
罕见的凹雕珠宝
但今天的故事主角,不是拿破仑与约瑟芬皇后,也不是浮雕珠宝。而是在约瑟芬皇后众多的珠宝收藏中,数量不多,常被人忽略掉的凹雕宝石。
凹雕珠宝虽然是博物馆、拍卖行,或收藏家柜橱里的“常客”,但它在现代社会里已经很少被使用。因此,一件手工制作的独一无二的凹雕珠宝可以说非常罕见。
雕刻宝石的方法早在现代切割方式发展之前就已经被人们使用了,它最早用于加工处理珍贵的矿物。几个世纪前,最早的工匠依赖于切割、雕刻和凹雕技术,从常见且普通的宝石中挖掘价值。凹雕是以一种名为cavo-rilievo的技术在贵重宝石(包括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或半宝石(如玛瑙、蛋白石、橄榄石等)上雕刻的方式,简单一点说,凹雕的图案设计被刻入宝石中,低于表面的最高部分。
相较于常见的浮雕珠宝,为什么凹雕珠宝不容易成形呢?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凹雕不仅要求有极强的专业性,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技术,能完美制作出凹雕珠宝的工匠更是少之又少。
凹雕珠宝的5个小知识
以下有5个关于凹雕你可能还不了解的事,快和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01. 它的“出道”时间,要比你想象的早
凹雕的出现要比人们想象中的时间更早,据说早在公元前四至三世纪的东方,凹雕技术就已经非常发达了,随后在古代世界迅速传播。但可惜地是,这种技术却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了。
02. 被当作幸运护身符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因为宝石的光学和电磁特性,古时候的人们坚信宝石具有超自然的能量。因此,人们在凹雕宝石上雕刻出与众不同的符号和图案,作为能够带来成功与幸福的护身符。
除了如今正在应用的电动和光学工具外,其实几个世纪以来,宝石切割技术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以前所有的切割工艺全靠纯手工,需要极强的想象力与耐心。
凹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有人形容制作凹雕珠宝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处于“完全失明”的状态,这是因为宝石表面是透明的,在切割时需要时常用油和水将石头表面变得模糊。工匠还需要定时清理石头表面,进行反复测验。此外,像上图为我们展示的,镜像效果也要考虑。
说到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珠宝大师陈世英的凹雕作品,他的“世英切割”工艺令人惊叹。我们曾在今年年初时与陈世英先生有过一次深度对话(点击查看与珠宝大师陈世英对话的更多精彩细节),彼时他向我们提到水中雕刻的方法,“水吞没石头后,其实是看不到宝石的任何细节。因此只能每雕刻一下就把石头拿出水面,检查过了再放回水中继续雕刻,刀刀如此。”
04. 凹雕宝石真的会“说话”
随着财产越来越私有化,用凹雕宝石制作的私人印章代替了签名。“我属于Hermotin(人名)”、“我是Tersis的印章,小心不要把我打破!”这样的拟人化文字经常出现在铭文上。
05. 很难有一致性的评判标准
到目前为止,凹雕还很难有一个一致性的评估,因为有很多不同且不可控的考虑因素。比如,设计创意、实际操作的技能、珠宝匠人的声誉,以及宝石的成本。
就像我们在开篇时说到的约瑟芬皇后,相较于她的浮雕珠宝,凹雕珠宝显得有些“落寞”,而这恰恰是因为凹雕工艺的不易实现。能保存至今的古老的艺术品,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更是保留了几代匠人传承下来的匠心工艺。(图/文 珠宝之家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