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表档次不够,日本表逼格不够,德国表名气不够,买表要买瑞士表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共识。于是,有渠道的整天忙着找渠道,没渠道的赶去专卖店报到。
由于瑞士表特别受大家追捧,所以某些欧洲品牌,甚至国产品牌,总想着要和瑞士“沾亲带故”,就算不是瑞士品牌,用用瑞士机芯总是好的,或者雇一些瑞士设计师、制表师撑撑门面,仿佛一旦和瑞士沾点边就立马身价百倍。
现在人人都知道瑞士表很好很牛逼,但是就在几十年前,瑞士表却被打得一败涂地。这就是在钟表史上影响深远的石英危机。
精工的“芯骚扰”
石英危机以前,瑞士表总体活得还是挺滋润的,只是有时会受到日本钟表品牌精工的“芯骚扰”。这事儿要从天文台比赛说起。
瑞士那会儿经常搞天文台比赛,这种天文台比赛有点像“武林大会”,各大门派派高手参加,最后获胜的人很容易在武林中扬名立万。所以,那时很多品牌都积极备战天文台比赛。一开始,参赛选手清一色来自瑞士,后来精工也想掺乎天文表比赛。
那时候瑞士表在走时精度等方面的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瑞士人对于钟表十分自信,根本没把来自东方的日本看在眼里,于是敞开大门对精工说:瑞士欢迎你。就这样,精工在1960年代开始参加瑞士纳沙泰尔的天文台比赛。
精工集团旗下拥有精工、Grand Seiko和贵朵等品牌
刚开始精工的成绩确实不咋地,排到一百名开外。这下瑞士人笑了,大家公平竞争,你们自己水平差,怪不得别人。但随着精工的机芯越来越准,瑞士人再也笑不出来了。
1968年纳沙泰尔天文台比赛甚至停止举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工的成绩非常出色,让瑞士鸭梨山大,瑞士人担心再这么搞下去恐怕以后第一名都要被日本人抢走了。后来精工又转战日内瓦天文台,照样取得了非常好的名次。那个时候,精工还没有正式生产石英表,天文台比赛获胜靠的都是机械表。
早在精工量产石英表之前十几年,美国品牌汉米尔顿于1957年研发出了电子表,也许更准确地说,是电子摆轮表。这种表和现在的电子表可不一样,它其实更接近机械表,只是把动力来源发条换成了电池,所以机械表该有的摆轮游丝它也有,走时方面和传统机械表基本没有太大区别,属于“换汤不换药”。
尽管如此,这在当时可是一个新鲜玩意儿,汉米尔顿一时风光无限,直到3年后同样来自美国的宝路华带着Accutron音叉表闪亮登场。
汉米尔顿在1957年研发出电子表
音叉表在机芯里采用了镍合金材质的音叉,每秒大概振动300多次,走时方面也足以秒杀机械表。但是音叉表存在先天缺陷,它靠齿轮记录振动,不但对齿轮加工的要求超级高,而且长期使用下来很容易磨损,另外,它也很容易受到外界震动的影响。
无论汉米尔顿的电子表,还是宝路华的音叉表,从走时精度、稳定性来说,都远远不如后来问世的石英表,但算是机械表和石英表之间的过渡产品,在钟表历史上应该有它们的地位。
憋屈的瑞士表
其实真要说石英表,恐怕倒还是瑞士人先捣鼓出来的。在1960年代初期,劳力士、欧米茄、百达翡丽、浪琴、万国、积家等品牌出资组建了CEH(电子钟表中心),共同研发石英表。这些业内响当当的名字平时都是各自为政,这次竟然携手研发石英表,说明还是很看重石英表这种新兴的产品。
最先研发出的石英机芯命名为Beta1,后来又在Beta1的基础上研发出了Beta2。这两个石英机芯都不成熟,直到Beta21机芯的问世,才标志着瑞士产的石英机芯相对走向成熟。
看到过劳力士石英表吗?
当时Beta21机芯仅仅做了6000只,劳力士和欧米茄都在1970年推出了采用Beta21机芯的石英表,但是却已经被精工抢占了先机。1969年12月25日,精工推出世界上首款石英表Astron。
精工率先正式推出石英表
虽然瑞士品牌已经在几年前研发出Beta1,但是没有正式在市场上推出搭载Beta1机芯的腕表,而后来采用Beta21机芯的腕表推出市场后又比精工略晚,所以,憋屈的瑞士只能把石英表的发明者这个光鲜亮丽的称号拱手送给精工。实际上,用精工率先正式推出石英表这样的表述可能更加确切。
石英危机爆发
当时无论是精工推出的Astron,还是采用Beta21机芯的瑞士表,振频都是8192赫兹,而真正奠定现代石英表振频标准的品牌,则是瑞士品牌芝柏。
它在1971年推出振频达到32768赫兹的石英表,让石英表的精准度再次提升一个台阶。现在石英表的普遍振频,正是32768赫兹。所以,瑞士在石英技术方面其实并不差。
芝柏虽然主打机械表,但却制定了石英表的振频标准
1969年精工正式推出石英表Astron时,价格高得难以想象,大致相当于当时的一辆汽车,根本不是平民百姓所能消费的。后来随着石英技术的发展,石英表越来越便宜,终于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能够负担的物件,自然影响到瑞士传统机械表的地位。
因为那个时候好表的主要标准还是走时,走得准的表往往更受欢迎。石英表不但走得准,精度轻轻松松就能达到机械表的几十倍,而且价格还便宜,使用起来也方便,所以没过多久就风靡全球。
当大家都开始用石英表的时候,机械表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许多瑞士表厂关门大吉,有些没关门的,甚至表示以后只做石英表,比如真力时就在1975年下令只生产石英表。幸好公司员工查尔斯·维尔莫把生产El Primero星速机芯的机器设备偷偷地保存了下来,为真力时以后的复兴立下了大功。
真力时差点沦为只做石英表的品牌
整个70年代恐怕是瑞士钟表业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到80年代初期,瑞士表厂的数量从1970年的1600家减到600多家,很多制表师都丢了饭碗。虽然一些品牌意识到石英表的强大,也开始生产石英表,但是一来起步已晚,二来从传统机械表转型生产石英表多多少少有些不习惯。所以,当时就有人发表言论称瑞士机械表即将成为历史,全面被石英表代替。
其实瑞士制表业当时的衰败不完全因为石英表的冲击,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瑞郎升值等因素,也对瑞士钟表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瑞士品牌都这么悲观,就有一些偏偏不信邪,展现出长远的战略远光。首先要说的就是劳力士,当时的劳力士总裁安德烈·海尼格认为石英表很快就会变得非常平庸。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劳力士的任何历史阶段,主流产品始终是机械表,即使在石英危机时期,劳力士也只是生产过少量石英表而已。
而Biver同样具有独到的眼光,他在1982年收购宝珀后,觉得宝珀与其放弃自己的优势,制作并不擅长的石英表,倒还不如全力发展机械表,于是他为宝珀打出响亮的口号:只做机械表。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营销策略,不过它却是非常高明的、适合宝珀的营销策略。现在Biver负责LVMH集团旗下的几个钟表品牌,同样做得不错,尤其是其一手打造起来的宇舶,堪称经典的营销案例。
宇舶是钟表界经典的营销案例
也许发展机械表的策略现在看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但我们得放在历史背景中看这个问题。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大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石英表。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充分肯定机械表的价值,确实很有魄力和远见。
到了70年代后期,机械表已经隐隐约约有复苏的迹象。日内瓦一家拍卖行的创始人Patrizzi发现,一些钟表收藏家对古董机械表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决定尝试着搞一场拍卖。没想到大获成功,一些百达翡丽古董表拍出了不错的价格。后来他又如法炮制,搞了第二场拍卖,结果古董表依然大卖。其他拍卖行看到了,开始纷纷仿效,随着一场场的成功拍卖,让机械表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
瑞士钟表业的救星
不过真正让机械表咸鱼翻身,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则大半是尼古拉斯·G·海耶克的功劳。
在石英危机的时候,看到“遍地鳞伤”,甚至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的瑞士钟表业,不仅瑞士品牌心里不是滋味,瑞士民众同样黯然神伤。他们希望瑞士政府和钟表企业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挽救瑞士钟表业。这个时候,全体瑞士人的心,都是在一起的。
尼古拉斯·G·海耶克
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会议,也不知道做了多少研究。最后,瑞士政府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挽救瑞士制表业。于是,瑞士政府出面,找到了包括瑞士银行在内的七家银行。这些银行出资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两大钟表集团ASUAG和SSIH,并请来了后来成为瑞士钟表业救星的尼古拉斯·G·海耶克。找对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瑞士银行这次确实找对人了。
海耶克当时并不算钟表圈的人,他自己开着管理咨询公司,在管理咨询行业做得风生水起。正是海耶克卓越的商业才华,让瑞士银行对他充满了信任。
浪琴和欧米茄是斯沃琪集团里非常著名的两个钟表品牌
进行过调研之后,海耶克给出了拯救瑞士钟表业的解决方案。海耶克发现,销量好的表大多是低端表,但是这些表基本都是瑞士之外的国家生产的,能不能有一款畅销的低端表来自瑞士?谁规定瑞士表一定得走高端路线?
时尚的斯沃琪
就这样,海耶克在1983年推出了斯沃琪。这是瑞士制造的石英表,仅有51个零件,造型非常时尚,价格也很便宜。随着斯沃琪推出,“夺回”了不少被日本表抢占的市场。
之前,海耶克把ASUAG和SSIH整合成SMH(瑞士微电子技术及钟表联合公司)。1985年,SMH正式改名为Swatch Group(斯沃琪集团)。相信对钟表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个在业内举足轻重的钟表“巨无霸”。 到了1988年,斯沃琪卖掉5000万只,可以说是低端钟表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
斯沃琪集团收购了许多高级钟表品牌
但是只停留在低端市场显然不行,这并不符合瑞士表一直以来的高大上的形象。海耶克对此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在他的主导下,斯沃琪集团后来又收购了不少瑞士高级钟表品牌,并重新加以包装宣传,比如宝玑、宝珀和雅克德罗等。
再加上之前就拥有的一些品牌,如浪琴、天梭、欧米茄,整个斯沃琪集团的钟表品牌呈现出“金字塔”结构,从顶级品牌到低端品牌全部一网打尽,这样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客户,想买什么定位的腕表,都能在斯沃琪集团里找到。
比如学生可以买斯沃琪,刚工作的小白领可以买天梭、浪琴,混了几年有一定积蓄可以买欧米茄,真正赚到钱了则可以考虑宝玑、宝珀。总之,不管集团内哪个品牌赚钱,反正都算斯沃琪集团的利润。
也许更重要的是,海耶克让好表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瑞士机械表讲究工艺和传承,往奢侈品方向靠拢,不再以走时论英雄。这样一来,机械表就能很好地扬长避短,再也不用担心走时比不过石英表。由于游戏规则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瑞士制表业不但没有沦为历史,反而强势回归,并在90年代实现了复兴。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看时间的方式和工具越来越多,石英表走时精准这一点确实也不像当初那样有优势。现在很多人买表,往往是把它当作展现品位或者身份的物件。
海耶克无疑是个营销天才,他和他一手打造的斯沃琪集团,不但没有让瑞士表沦为历史,反而在涅槃重生之后更稳健地屹立在世界钟表之巅,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我们也不能忘记瑞士政府和瑞士银行,如果没有它们的大力支持,瑞士表恐怕也很在90年代咸鱼翻身。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些默默耕耘的制表师,正是他们,让一块块精美的腕表,从遥远的瑞士,来到了世界各地。
靠讲故事和炒
海耶克对于瑞士人民的重要性,相当于马拉多纳在阿根廷人心目中的位置
手表,男人的饰品
走的各是一个路线
带着机械表,看点拿手机~
根本上讲,是通过营销手段把手表从工具变成了饰品。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符号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所以有历史、卖的贵、做工久的机械表就逆袭了。
其实男人天生对精密机械就有种偏爱
男人三件宝,手表,腰带加丑妻
其实打到石英表的是品牌历史,悠久的历史无疑是品牌的背后永久的光环!
机械表就是男人唯一的首饰。 说机械表复兴,不如说男人也有美的需求!
5116这款表查不到,不知什么你,有知道的吗?谢谢
有出的吗?二手全新的 带发票的 有的可以联系我
北京 想收一块二手全新的 带发票全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