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7月底,斯沃琪集团宣布退出明年的巴塞尔钟表珠宝展后,这两天又有重磅消息,AP(爱彼)和RM(Richard Mille)也宣布从2020年开始,退出SIHH日内瓦高级钟表沙龙。
AP在其官方的表述中提到,2019年将是爱彼最后一次参加SIHH日内瓦高级钟表展,结束19年的合作关系。这个家族企业也特别谈到,未来希望继续创新商业模式,可以和全球客人创造更直接的交流。
RM的态度也颇为诚恳,对合作的结束表示遗憾,但也明确提到“继续参展”已经不再符合品牌独家、精选分销策略。
其实对于大部分吃瓜消费者(尤其是花钱不眨眼的兔粉)来说,展览这样行业性的事件并不会太多关注。但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未来的新品信息会从哪儿得到。
先来捋一把表展历史,目前钟表界的两大展就是1月份的SIHH——日内瓦高级钟表沙龙(以历峰集团为主力选手),和3月份的Baselworld——巴塞尔钟表珠宝展(斯沃琪集团人多势重,劳力士和百达翡丽同时坐镇,当然还有LVMH的几位大佬)。其中巴塞尔展已经度过百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但其实在最早,表圈只有一个巴塞尔展,大家都要千里迢迢跑那儿展示新产品。
1991年,卡地亚出走日内瓦,建立了SIHH。但当时,历峰集团旗下还没有那么多硬奢品牌,只有老员工登喜路、万宝龙等陪同卡地亚作战。
可以说后来,做烟草生意起家的历峰集团靠着赚来的钱,买了一个又一个品牌,才有今天的雄厚实力。
比如,1996年,瑞士品牌江诗丹顿归入历峰;1997年,意大利品牌沛纳海加入;2000年一口气收了3个品牌,积家、IWC万国和朗格;2001年收购法国珠宝品牌梵克雅宝(分3次收完股份);2008年收了独立制表品牌罗杰杜彼(也是3个年份陆续完成收购)……
今天的历峰,是钟表界的大腕儿选手,SIHH也一度吸引了很多非集团内的品牌加入,还有刚从巴塞尔搬过来的,比如爱马仕。
今年有35个品牌参展,比2017年增加6个。其中18个拥有独立展位的品牌中有11个来自历峰集团,2个来自开云集团(雅典和芝柏),还有5个独立品牌(包括宣布退出的AP和RM)。
雅典和芝柏的经典款
兔子想起自己的第一次SIHH之旅就是2008年,这一年是分水岭:以往巴塞尔和SIHH的展期是紧挨着的,大家往往是一趟瑞士搞定两大展,但2009年开始,就不得不跑两趟了。
虽然有经销商抱怨成本大了,但这样的日子一晃也过去了10年。
只是按部就班的生活终究会被打破,因为时代在改变,一种习惯已久的方式是不是还必要,常常是靠市场来教育我们的。
本来,品牌的更替是正常的,比如2008年兔子在SIHH时,还能看到登喜路和拉尔夫•劳伦。但随后两个品牌的退出也只是证明了主营业务不在此,对表展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今年的波澜还是起源于巴塞尔表展最大的金主斯沃琪集团,海耶克宣布退出时如同引爆定时炸弹,而此刻AP和RM的表态自然让大家觉得形势更严峻了。
但实际上,这样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
从大形势上来说,表展的模式还停留在几十年甚至百年前,但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大家有太多方式展示新产品。而且,表展的成本太大,兔子之前八过,整个斯沃琪集团参加巴塞尔展要花4.3亿瑞郎(这钱如果省下来可以干很多事了)。
抛开钱不谈,尤其对这几年市场不错的独立品牌来说,展览的存在的确有点困惑了。
比如RM,亿万富豪的入场券,量少单价超高,对展览的依靠已经非常小了。大部分时候拥有富豪客户资源的销售就可完成业绩,毕竟这是一个圈子文化下的产品(明星运动员及富二代们的追求),已经不依靠常规宣传和推广模式了。
AP也是如此,这几年爆款频发,年轻人追逐,口碑相传的爆发力是非常强的。再加上尝过了社交媒体传播的甜头(线上销售等),这个家族企业自然想有更多突破常规的打算。
另外还有传言,某珠宝强势的品牌也有意图退出,这都是根据品牌自身需求做出的合理调整。
实体销售很重要,但已经不是唯一的途径,与此同时,实体展览形式之外也有更多选择。
其实,兔子猜测,这两年依然会有品牌(尤其是一些市场较小定位高端但希望打开知名度的品牌)有兴趣加入SIHH,获得更大的展示机会。
新人来旧人走,这就是市场规律。
也不用担心未来我们该去哪儿看那些出走的品牌新款,斯沃琪集团某品牌负责人私下告诉兔子,他们最大的可能是直接在中国做亚洲市场的新品发布(比起巴塞尔的展费,便宜太多),既直接又能亲近消费者。
再加上官方的数字渠道,粉丝随时可接受到自己喜欢品牌的新款信息。
兜里有钱,就没什么可愁的了。形式会变,但市场永恒。
八卦兔只做原创,欢迎转发!
很猛的表,适合超级硬汉,哈哈哈哈,祝大家早日有
全新未佩戴低价出,有意的联系,保卡24年11.8
差一点拿到,可惜当我联系我的sa时候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就晚了一天没看朋友圈,完美错过,只能等下次看看有没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