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钢王追不起,该如何寻找替代品?这时候你突然发现,原来还真的有“三小钢王”:伯爵的POLO、肖邦的雄鹰,还有就是芝柏的桂冠。
伯爵肖邦大家比较熟悉,但芝柏这个牌子到底怎么样?看完这期节目,你心里大概就有答案了!
先看视频:
再聊感慨:
如果仅从产品本身来看,桂冠是一个不错的表款,皮带钢带各具特色,腕表本身的造型辨识度也高、盘面指针细节到位,表圈设计亦有自己的特色,厚度控制恰当好处,佩戴起来舒适度也很好。至少,做到了一个高档腕表品牌在这个价位上应有的水准。
但如果你考虑到品牌知名度的话,芝柏确实有些小众了。尤其在现在腕表消费趋向“网红化”的今天,最近两年才开始关注和消费高档腕表的新客群,信息获取的方式决定了对腕表品牌的理解和认知,这表“保值么”?这表“火不火”?类似的问题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市场的两极分化愈发明显。
这也是摆在很多瑞士高档腕表品牌面前的一道新难题,如果你不是三驾马车、不是劳力士、卡地亚或欧米茄这样大体量、高知名度品牌的话,未来在中国市场要获得足够的份额和业绩,是需要加倍努力做好细分市场和表款领域的经营,才能在这个蓬勃发展的高档腕表市场获得立足之地的。
事实上,国内自2018年开始的新一轮高档腕表消费增长,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一轮腕表消费的覆盖面更广、消费动机更多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涌入,高档腕表也从简单的奢侈品属性,身份财富地位的象征,逐渐增加了男性配饰、品味格调等更多的内涵,消费者对腕表的选择和要求,也发生了显著且快速的变化。
品牌知名度和辨识度依旧是高档腕表竞争的主要因素,但越来越多小众需求的崛起和圈层文化消费的认同感,会给腕表市场更多新的机会,比如在3-5万价位,10万左右这两个价格段上,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已经让一些有特色和知名的腕表品牌感受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大购买力。
而销售渠道的变化和迭代,也会给国内腕表消费带来一些新的机会,比如高奢品牌直营化和圈层关系的维护,高档腕表品牌的电商化和新产品的更新迭代方式,直营精品店和传统代理商之间的差异化产品策略等等,这些趋势和细节如何把握和经营好,也会影响到一个腕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命运。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看不火”的道理,如果产品本身还不错,那么为何没有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消费客群?这其实是需要像芝柏这类腕表品牌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中国腕表消费市场太大了,这两年疫情的出现,更是凸显出了国内腕表消费的真实体量。学会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审美偏好,优化产品细节的同时,也更需要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获得这个大市场的用户认可。
毕竟这个市场太大,谁也输不起,丢了更可惜。
本期互动问题:你对芝柏腕表了解多少?有买过芝柏的腕表吗?
不想错过我们每期的视频节目?请回到文章最上端,点击关注《这表值么》的表家号,每期更新的视频,你都能第一时间看到啦。
by 老任和他爱表的小伙伴们!
那是“萧邦”,不是“肖邦”
“表王家的钢带打满分”,请问表王是谁家
老任让大锤去入手个芝柏熊猫计时做做测评啊
一个不小心 GP和雅典脱离了开云 成了独立制表了
唉,GP是好表,但在国内死活起不来
我有种预感,老任的节目中不久后会出现一枚芝柏桂冠珐琅绿限量版配玫瑰金自动陀
这款产品和艾美那款一对比,发现艾美那款真是性价比超高。
因为外观关注了很久的表款
怪就怪机芯不行
分析一下三小钢王的机芯。伯爵Polo用的集团统芯,没啥打磨,更换了自动陀,价钱比蓝气球翻了近一番,卖9.4w,性价比极低,50小时动储这么贵吗?不如上萧邦雪鹰。芝柏桂冠的的机芯动储短,性能平平,机芯尺寸过小,观赏效果不佳,鱼鳞纹打磨虽然是同价位最细的,但是量上不如积家宝珀,看不见的地方都在偷懒。萧邦雪鹰的机芯是三个当中素质最好的,60小时加天文台,做工也很棒,但是不到5万成本的机芯换个壳卖10万出头,赚的也挺多。如果非要买,还是买雪鹰,精钢外壳钻石打磨工艺,棱角分明,盘面放射型雕刻工艺,做工很良心,也很有风格,保值率也不错,机芯性能不错(打磨确实一般),包容一下吧。最后说一句,其实我是正装表
纪念一下,今天要账抵了五万,就当给自己人生第一块正经手表吧
现在行情价也就是十几万了 还要什么自行车
现在也就十几万了 再不买更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