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群友“小顽童”每天分享他当天戴的表,经过不完全统计,至少三五十块(后来我私下了解,他有120多块表,且全在家中,从未出手),涉及60个品牌,涵盖各价位和风格。
有人心情复杂地说:“这大哥买表的频率和我逛菜场差不多……”
其实这几年,我们更多讨论的买表方式基本是1,保值(集中在二级市场表现最好的几个牌子)。2,相对保值(也就是在1的前提下,再增加些爱好,买某些知名品牌或小众品牌表款)。
我很少看到不顾一切只为喜好买表的人,而“小顽童”就是个难得的样本。
随手拿了一张小顽童的图,这是宝格丽
但他这种模式很难复制(很费钱),这点我们最后会聊。
一般而言,一个人走上持续买表的道路,基本会经历3个阶段,而绝大多数人在第一阶段就结束了买表生涯。
说到买表三阶段,之前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其实多数手表消费者,人生可能就一两块表——他们基本在商场买,买完一块也许10年都不会再跨进店铺。
对手表保持持续关注的,已是小众。
简单来说,这三阶段可以分为:1,短暂的百花齐放(能放到啥程度和钱包有关系);2,能力范围内的一步到位(这需要某个机遇突然顿悟);3,重新调整,开始新一轮百花齐放(但这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范围缩小很多)。
但互联网的作用,可以无脑接触爆款,导致有些人买表没有思路,只追潮流
对于多数想持续买表,但资金没有充足到可以随意体验人生的,我建议尽早进入第二阶段——寻找你至少10年内的天花板表款(目的是防止漫无目的乱买)。
也就是说,一步到位,需要咬咬牙才能实现的表款。
我举一个容易被大家理解的例子,也是很多读者的体验:手握40万左右预算,想买块传统正装表,一般可以先从百达翡丽着手,年历是最常见的选择。
PP5396和5205
拥有头部品牌的传统正装表,还是复杂功能腕表,一下实现买表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为什么不建议运动表,撇开溢价不说,就像穿衣服一样,总得有一两身常规款,再考虑运动休闲甚至嘻哈街头吧)。
那么问题来了,这块表会带来怎样的消费习惯改变?
1,它的存在,会覆盖很多同类正装表,类似款大概率不会再选,无论什么价位。
2,之后的选表,会更注重风格的组合搭配,比如再买高价正装表,德系的朗格是不冲突的选择,江诗丹顿可以偏向历史名作,而高端个性品牌如FPJ、亨利慕时、罗杰杜彼和雅典等也会进入视线。
至于爱彼和劳力士就不用说了,头部多品牌之所以能同时存在,多半也是因为风格特色不重叠,可互相补充。
爱彼Royal Oak皇家橡树系列万年历腕表,蓝色陶瓷材质
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变化是,可以有规划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各价位手表。
比如一两万内大胆玩特色,类似Oris的彩色棉花糖,或尝试Nomos独特的风格,我们不容易被保守观念束缚。
三到六万玩玩材质和情怀,比如万国的各种飞行员,万宝龙的中国特别款等。
IWC万国表飞行员计时腕表41“Mercedes-AMG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特别版
10万多的正装表,可以放开圆形表,我心中的必入款之一就是积家翻转,任何时候都可以是清单上的选择。
积家Reverso Tribute Enamel “Tiger” 翻转系列珐琅腕表虎年特别款,我特意找了这个款过过眼瘾,但别误会,10万可不够
再往上,就是类似宇舶这样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运动表,材质和色彩创新兼具。
HUBLOT宇舶表Big Bang自动上链陀飞轮紫色蓝宝石腕表
我很难以一一举例,因为到那时,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手表组合了。
如果我们更换购买顺序,试想,若没有圆形的百达翡丽正装表作为前锋,很多人很难在第一阶段选择类似积家翻转这样的方表——因为圆表总是难以逾越的首选。
当然,这只是常规举例,毕竟我们要记住三点:1,不是所有人都能买百达翡丽;2,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到百达翡丽。3,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百达翡丽。
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阶段性天花板,品牌组合也千差万别。
所以以上只是思路,并不需要生硬照搬。
其实我和开头提到的“小顽童”细聊过他的买表经历——毕竟120多块手表,全凭兴趣购入,且全部留在身边,在我们看来很罕见。
先让大家过目他究竟有那些表,我选了10多块,大家滑动感受下。
(向右滑动图片,点击查看大图)
在我们看来,他不属于我所提到的经历过买表“三阶段”的人。
首先,他完全摒弃保值概念,甚至可以说,他是我所见到的“把手表当配饰”执行得最彻底的人。
“我买表的重要因素就是适配性,它要搭配衣服,能日常戴出门,这就决定了我相对不太重视品牌效应包括机芯打磨等品质,而更在乎设计、款式、材质、配色等因素。”小顽童说,他的诉求是任何场合都能有一块能戴出去的表,“我见过朋友把一些大复杂表珍藏在家,偶尔拿出来分享,或者说有些热门款怕影响二次出手而很少佩戴,我理解这种玩法但我个人并不选择。”
万宝龙同款因为难以选择,一口气买了两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说自己至今还未买到喜欢的PP(也是因为个人喜好),而且,唯一买的爱彼是千禧,VC选的是奎德利。劳力士当然不缺,但也并非大热门。
我问他,这些年回头看时,有买了后悔的表吗?他说,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已买的表款又有更迭款,再买会重复,但旧款又不想出手,仅此而已。
其实我分享小顽童的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买表本身有多种方式,这一点也是这些年来我接触到无数读者后逐渐修正的看法。
但他的这种购买方式很难复制,因为第一,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其实我们日常看到很多只买热门款表的,虽然也花了不少钱,但为保值入手是投资概念,和真正的消费是有差别的),强到不在乎得失。
第二,他对手表的需求来自日常搭配,而多数人对此也没有太多诉求。
所以对多数预算有限的人来说,我的“三阶段买表法”更容易借鉴,也值得借鉴,但它并不是这个市场的唯一。
在码字的这会儿,想起群里经常互相打趣的一句话“穷人总是懂得多”,这个“穷”当然是相对而言,但若不是苦于预算有限,我也不至于大半夜的还在为大家考虑“买表三阶段”这个话题。
毕竟我自己也是这么“穷”着消费过来的,谁不想无脑梭哈呢,兔子练就这一身花钱技能还不是被逼无奈啊。
其实纵观整个消费阶段,学费是必然要交的,无非有多有少。
但回想过往,每个消费行为的当下都是快乐(毕竟是当时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内的选择)的,只是回头看时,可能遗憾或多或少。
小顽童有一句话很有趣,他说把钱分成很多份花,带来几倍的快乐。消费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刷卡瞬间,毕竟回家后可能就束之高阁,寻找下一个目标了。
这样理解,大概我们也会多一份坦然。
最后问问大家,买表三阶段,你们走到哪了?都买了什么?欢迎评论区和我分享。
八卦兔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转载请联系。
八卦兔只做原创,欢迎转发!
感觉更注重颜的表友应该有一块非常特别的卡地亚
玩法很正常,只需要有钱,我玩不起表,但是玩别的东西都是这么玩的,所有东西只要入了从来不出手,也不考虑太多热门不热门,本质上都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钱的问题
这位小顽童估计是个年收入几百万的土豪吧......
我快出坑了,现在只戴手卷和石英表了,一个是每天能互动,一个是省心省事。
其实,一直很吃万宝龙的颜,没勇气下不了万宝龙的单
大哥花了至少几千万买表,牛逼
有钱既可实现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好跟不好,最重要是自己喜欢,而不是别人喜欢。 买表跟买别的东西(商品)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只不过,很多人买东西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一部分人买东西是单纯为了取悦自己。 喜欢什么买什么,有什么问题,又没花别人的钱,我自己买东西凭什么还要被你来贴标签。 不理解就不理解,但也不需要来tag别人吧。
这十几块选的不好,感觉顽童略带“有钱没品”的气质
在四灵上挖个大洞,真懂中国文化啊江诗丹顿
现在还能在哪里的二级市场买到呀,二手的,真的喜欢呀
这款我感觉才是真正的大金劳。经典永远是经典。时代在变化,审美会变化,但是所有的时尚中将掩盖不住大金劳这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