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大师冯小刚导演的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广泛的共鸣。甚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也引用了这个热门短语。元宵晚会上,歌曲背景故事主人公一家人的加入,更加让人动容。
时间都去哪儿了?从物理学角度说,在人类已知的生存环境下,时间只会以均匀的速度不回头地向前流逝。“时间都去哪儿了”更多的是对生老病死的慨叹,更多的是对碌碌无为的悔过,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时间去哪儿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像“马亲王”所敏锐捕捉到的一样,托塔天王的这位三太子从哪吒闹海时(商末周初)的一个俊美的翩翩少年,变成了大闹天宫时(东汉时期,贞观朝的500年前)时的一个蠢胖的青年干部。就连天上的神仙也会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去(商末到东汉,人间已接近千年,天上等于三年还不到),何况地上的人呢?“时间是把杀猪刀”,此言不虚也。
人类是一种浪漫的动物,我们的思想可以不受限制地神游天外、思接千古。我们的身体却被迫受到空间限和时间轴的两大限制,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从17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其实大部分努力都用在如何突破空间的限制,从火车到汽车到飞机,我们不但可以在速度上飞快地移动,甚至在高度上可以突破地球引力的限制登上月球,在深度上可以遨游大洋之底。可以说,空间的限制早已不是什么大难题了。只是无论我们走得多快,飞得多高,潜得多深,时间还是冷酷无情地滴答向前。
对时间的精确度量
工业革命的另一大创举,便是对时间的精确度量和统一记录。远古时代散落地球各个角落的古文明原本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记录方法,到了1884年,格林尼治这个伦敦郊区的小镇正式被确立为世界时间的标准点。从此,全球各地的钟
表有了共同的节奏。虽然标准我们无法左右时间的速率和方向,至少全世界的人们可以一起通过钟表来记录时间的流逝。这是钟表的实用价值所在,也许也是钟表所隐含的美学、社会学价值。
机芯
作为记录时间的工具,钟表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基本消费品。最初精美的手工怀表只能供给各国的贵族豪绅,即便是
宝玑大师特别制作的低端版Souscription(上图)也只能覆盖到大革命后的中产新贵这一阶层(参考阅读:宝玑品牌故事)。直到20世纪两次大战,及此后的钟表行业进一步工业化,才使得这种基本消费品真正走入百姓之家。到1990年代冷战结束后,全球各地的钟表消费市场基本统一化,而此时石英、电子等新技术的发明使得
手表价格更便宜,走时更精准。全球的
手表销量逐渐突破10亿枚,也就是每年平均每6个地球人就会购买一枚手表。
现代智能设备
虽然移动智能设备已经广泛普及,手表不再是唯一的便携读时、计时工具,但钟表的数百年发展史所凝聚的人类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渴望是不容抹杀的。也许你已经不再迫切地需要一枚手表,但请记得人类为了记录时间的流逝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时间都去哪儿了?别再无奈地慨叹逝去的年华,就让自己手腕的脉搏,感受这时代的律动吧。去奋斗!去抓住时间的尾巴!
很猛的表,适合超级硬汉,哈哈哈哈,祝大家早日有
全新未佩戴低价出,有意的联系,保卡24年11.8
差一点拿到,可惜当我联系我的sa时候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就晚了一天没看朋友圈,完美错过,只能等下次看看有没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