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开始关注手表是在2008年,那时候在北京,住在朋友家里。我们那时候都是穷小子,他租住在西二环一个很破旧的小区里,每天回来要爬上六楼,没有电梯。我们一起去公安大学游泳,去北京理工大学打网球,去吃马兰拉面,每天无忧无虑的像个傻呵呵的快乐着。
只记得他经常会买腕表杂志,一直和我讲,等我以后有钱了,一定要买一块好表。一个男人,一定要有一块像样的手表。后来我离开了北京,四处漂泊,经常怀念那段苦逼逗逼但是又开心的日子。但从那时候起,开始心里种下了腕表的种子。
等到后来我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一直在忙碌着事业和生活,却从未认真的对自己好一点。直到有次去日本,买了自己的第一块手表,还记得是G-SHOCK的老款,为了省钱在电子商城里逛了一下午,最后割肉一样买了一块价值890人民币的手表。那块G-SHOCK我戴了两年多,结果很可惜,14年在福州出差的时候丢在了喜来登的大堂吧。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折腾。
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机械表是一块沛纳海的111,当时买的时候主要是觉得很个性,表径很大,很喜欢,戴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应该买块劳,就入了一块绿水鬼,当时的绿水鬼还没有这么疯狂,基本上都可以买到。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又入了一块AP的15703,当时只是觉得AP的风格比较硬派,很喜欢。等到17年儿子出生后,刚好去日内瓦出差,顺路入了一块PP的5726,返回德国的路上刚好路过Shaffhausen, 又入了一块大飞。18年在慕尼黑逛得时候入了一块间金迪,去年去欧洲出差又入了一块纵横四海和一块五十噚的蓝钛。今年疫情之后出不去,又想要便宜,于是开始看二手表。入了一块二手的白天行和一块蓝陶瓷的大爆炸。纵观我的收藏经历,就是一个异常俗气的热门腕表追捧史。
最后我发现浪费了很多钱,一直找不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款。直到刺青二代的出现。尤其是白盘的刺青二,让我耳目一新,这不就是我想要的手表么?足够的硬朗,飞返计时,棱角分明,设计独特。我想要足够炸的表,又不想和别人撞表,就它了。于是超公价入了这块未使用的白色刺青二代。
我和老婆讲说这块以后就是我的通勤表,她笑我说我看这块你能戴多久。 结果刚刚到手一天,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动储不足。基本上早上起来的时候表已经停了一个小时了,中午午睡一下,醒来发现又停了几分钟了。搞得我实在受不了,直接写邮件给宇舶的总部问咋回事,期望能够尽快解决吧。PS:飞返计时挺好玩的。
我手腕比较粗,戴着还能hold得住
白色表带看起来蛮舒服的
果然很卡手……
动储不足应该不是摆陀设计的原因,
腕表之家的摇表器
听说认证必须要这张
在便携盒子里的样子
更新一下,等售后团队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