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手了马克18,来做个表主认证。貌似要写一段文字。对于手表的喜爱,是从小开始,那时候总是喜欢在市场寻找漂亮的胶表,圣诞节儿童节礼物很多时候都是要手表做礼物。真正对手表品牌有所了解的,是十多年前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卡西欧和MP3都是新潮产品,几百块的价格在当时而言是奢侈品。当时很流行sunnto VECTOR,广告到处都是,一块要三千多,当时的市值,放现在估计能买一块欧米茄了,在我眼里真是遥不可及,真的不知道人生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这么一块“高档表”。
后来,高中的时候,存了钱,买了一块精工五号,回家的路上,我两不断看着这块日本表,在我眼里它是无价的宝物,在我妈眼里,估计看到的是无比喜悦的儿子。当时对它是相当的爱惜,简直当做是名表,不舍得带,放在家里时不时拿出来看,尤其是看看它的背透,后来随着出家门读书,这表就放在家里,这么一放就是十年,当我研究生毕业工作后,我妈从箱子里面意外找到了这个表,我看到的时候,万分感慨。
在大学的时候,买了一块卡西欧,很是耐用,陪我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读研究生时期,在taobao看见一块sunnto的vector,当年三千多的价格,现在1000也无人问津,让我感受到电子潮流的无情,也让我知道机械经典的重要性。但毕竟也是自己曾经的心愿,就把它买了回来。
后来那块卡西欧没电了,自己作死帮他换电池,防水圈没弄好,进水OVER。 又再买了一块类似的电波表,带塑钢表带,1000多一点,感觉用的很不错,如果要我评论哪个品牌最实用,我不会回答劳力士,而是卡西欧G-SHOCK.
研究生毕业后,为了迎接工作的到来,买了一款天梭的石英表,当时心想这算是我最高档的手表了。年底和女友再次来到了同样的地方,很巧合的是,当年卖天梭的柜台,现在已经变成万国的专柜。随着经济能力的增长,当年火爆的天梭已经渐渐边缘化,冷落在一个小角落里,取而代之的是人山人海的浪琴专柜。我们在当年买表柜台的旁边,合照了一张作为回忆。
作为博士生,第一次见到导师,我就注意他手上的手表,是IWC的工程师,那个时候听某些“资深”说IWC是个表壳厂,买了ETA就往里面装。难道导师不懂表?遇到一位同学,买了一块名士的计时表,名士在国内懂表人心里是个什么“玩儿”,我想大家都知道,难道他们不懂表?(其实不然,有次我偷懒在电脑找了一下格拉苏蒂的senator excellence,被我导师看见了,惊呼:这是一块好表!
后来查了一些万国的手表,发现设计都特别好,尤其是马克系列,就是我最喜欢的类型,白色表盘简直就是我的梦想手表,但无奈太贵,没买。 后来,我在街头逛街的时候,路遇一块浪琴,立马就买了,我还在这里发了帖子,确实是个不错的手表,但就是走得快,每天快13s。后来又买了一个浪琴女表给女友。
但我心里不甘于一块浪琴,很想要一块适合自己的高级表。最好能满足一下“自产机芯”的虚荣心。开始网上搜罗各种手表情报。真力时、O、劳甚至一些闻所未闻的独立制表,他们不是丑就是贵,没有一个满意的。后来SIHH,IWC发布了新葡萄牙计时,还是自产的机芯,询问一下消息,得到回复如下,我可以洗洗睡了。心里也想,无论时间还是金钱,等这个葡计很不值得。
兜兜转转,我心里一直惦记着白色马克18,希望能拥有它,于是问了钟表店,说能给我一个优惠价钱。还聊了聊IWC,IWC在这里很受欢迎,无论是外形还是设计,都是很好的。唯一让我有所疑虑的是他的ETA改造的机芯。问了一下学钟表的同学,他说eta2892是个名芯,万国自产的机芯,稳定性和走时估计还没有eta的好,如果改造得好的话,绝对不比自产差。 而且他也说,万国的设计和做工,是一类品牌里面最好的。加上放磁,60米防水,夜光和品牌,它就是值这个价钱。 我心想以后万国的入门款估计没有eta机芯了,要买还是早买,咬咬牙上吧。
专柜的表不多,多为冷门款和镶金的高价版,因为热门款都被买走,基本需要对着catalog订货。老板其实是表店少主,他说他以前也有一款马克表,不记得是16还是17,用了十一年,摔过无数次地下,就是没坏过。还拿了他带了十一年的皮表带给我看,不得不说IWC的表带水平应该是比较好的,表带除了旧一点,没有明显损坏。订表后和老板聊了聊,聊到Omega,他摇了摇头,说不好看,即便Omega是他们店的主打高端品牌。聊到Rolex,他说Rolex的造型其实比较老,不怎么适合年轻人。 他很喜欢IWC,好看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入手的感受,做工确实很好,白色表盘很素雅,很耐看,就是我想要的类型,买它,就是没错!
用了两天,今天把它戴着去office,感觉很美,这应该是我最不后悔的一次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