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报时腕表—历史发展与机械原理篇

2017年01月03日 11:34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转载 作者:李浅墨

       三问报时功能是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成为感官能够直接感知的声音讯息,报时乐音透过感官的转译不仅成为具意义的讯息,呈现的方式也对使用者带来情感的共鸣。因此三问报时功能钟不仅是品牌工艺实力的展现,也是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工艺品。在钟表技术发展到颠峰的最近几年,品牌陆续将发展复杂功能的重心转移到三问报时功能,运用先进技术以及对声音学的钻研,将三问报时功能诉诸使用者的情感层面,化为钟表工艺最美好的乐章。

       这次我们将为各位精选几款目前市面上三问报时腕表进行介绍,而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钟表机械式报时装置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报时机构中影响报时乐声的几个关键要素。

三问报时发展史

       报时功能是一种机械式钟表的复杂功能,启动之后可以发出声响来表示时间。不同的时间资讯(通常是时、刻、分,也有可能是5分)是运用不同音调的声音来表示,在人工照明(比方说电灯)普及前的年代,人们透过声音报时功能才能在黑暗中辨识时间。

       钟表的报时功能是由英国的牧师兼发明家Edward Barlow于1676年所发明,他所发明由齿条(rack)和蜗形凸轮(snail)组成的报时系统,成为报时钟或是日后报时表里头的标准机械结构,而英国制表师Daniel Quare则于1687年取得报时表的专利(Edward和Daniel都取得报时表的专利,不过以取得的时间来看Daniel稍早)。

       报时表的另一个关键发展是发声设备音簧(gongs )的发明。早期的报时钟或是报时表所搭载的报时装置都是敲击固定在壳体背面的铃(bell)来发声,到1783年左右,宝玑大师则开发出音簧(wire gongs) ,可以大幅节约空间。而在1750年到1782年之间则出现了一种以敲击表壳上的钢块(block)来报时使表产生震动的哑表(dumb repeater)。

 宝玑大师所制造的问表机芯,他所发明的音簧装置能改善当时一般采用报时铃设计的空间问题。

       报时系统的发展,从早期报时、报刻以及报半刻(half quarters,7分半),到了1750年左右则出现了现在常见的三问报时模式的表(报时、报刻以及报分),英国制表师John Ellicott是第一个大量生产这种三问报时表的制表师。在宝玑大师发明的音簧系统改良报时表的空间问题后,使得这种三问报时表在十九世纪更加普及,不过当然,报时表仍然是相当顶级的钟表工艺作品。

       钟表的报时功能随着十九世纪初人工照明以及夜光表盘(luminus watch dials)的问世而逐渐失去实用意义。加上此时法国制造的平价钟表大量倾销而重创了英国和德国的钟表制造业,使得具备报时功能的钟表逐渐式微。即使如此,由于报时功能的机械装置相当复杂,尤其是细致度与工艺难度更高的报时表,因此今天报时钟或报时表已经转化为纯粹的工艺展现,成为传统制表复杂工艺代表。

 三问表的报时功能机制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机械架构大致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图为爱彼2907机芯所搭载的三问报时机制。

从声音著手

       钟表的报时装置从17世纪被发明以来,过多年的发展这种利用齿条和蜗形凸轮组成的机械架构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因此Louis Brandt & Frere在1892年推出第一只搭载三问报时功能的腕表时,机芯(由爱彼制造)所采用的便是移植自怀表时代的报时机制,并且沿用至今。因此现在品牌在发展三问表的重点,便多著重在报时乐音的呈现。

       对于表迷来说,三问腕表的报时乐音不仅象征品牌的工艺水准,更能直接牵动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被视为赏玩的焦点。理想的报时乐音必须尽可能降低齿轮运转的杂音干扰,音质清澈嘹亮,同时更进一步展现品牌的工艺实力与性格。因此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针对包括音锤、音簧,以及调速机制在内的几个影响报时乐音的核心元件进行改良,以提升报时乐音的品质,赋予三问报时腕表更鲜明的性格。

 音簧固定方式的改良可以改变共振的效果。江诗丹顿的1731机芯就将与机芯连结的音簧底座延伸出与表壳连接的部份,提升报时音传递的共振效果

 音簧的长度会影响到时的音调和强度外,音簧的构形对音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有不少品牌陆续改用方形切面的音簧,借此加大与音锤接触的面积来提高声音的强度。图为卡地亚的9402MC机芯所使用的方形音簧。

 调速机制是报时机制中决定节奏的装置,不过运转时的噪音也是干扰报时音质的元凶,因此目前品牌都针对这个机制改良。图为江诗丹顿的1731机芯运用空气力学设计的向心力惯性调速装置。

为本文评分

我来写评论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先制定个小目标
先制定个小目标

15分吧????

2017-01-03
00 00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