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就很喜欢钟表。家里以前经常买《周末画报》,必定要翻开时尚版每周介绍手表的页面津津有味地看完。小时候在家贪玩,把坏掉的上发条的闹钟的所有零件拆散,拆的时候也没有记住顺序,最后却奇迹般地把它重新组装起来了。高考时候陪我进考场的是一只精工5号。开始工作后收到的第一份正式工资,用来买了一只小时候在《周末画报》看到并承诺要送给妈妈的浪琴DolceVita。
刷卡时候拍的首张照片
那只精工5号从高中一直陪我到踏入职场两年多,因为是简约的黑色面盘所以平时搭配西装也还是能唬一下人。但毕竟戴了接近7、8年,终于还是动了心思去买个好点的手表,而且人在香港也方便。一开始看Grand Seiko,但尺寸都偏大,当时看中39mm SBGW231但觉得大三针有点闷就被家里领导否决了;后来看了劳力士蚝式恒动,当时还没出新的糖果色盘热度还没起来,OP在店里还能在柜面见到几只(万万没想到现在连OP都是稀缺货),当时在黑盘白盘36还是39之间摇摆不定,同时领导还是觉得大三针平平无奇,最终还是没有出手。
即使在家搬砖也要佩戴着
虽然从小看很多手表杂志,但毕竟以前从没想过自己真的会花几万块买一个手表,所以坦白说当时的我还是一名颜值党,对性能、机芯等却研究得不多,不像现在彻底踏入表圈变成了一个参数党。既然领导觉得大三针平平无奇,那就开始看起了计时表,迪通拿高攀不起,那超霸还是很合心意的。然而去到店里一看,42mm的1861让我这15mm不到的小手腕实在难以驾驭,但这时候却留意到了同为超霸系列的小尺寸的Speedmaster 38,AD提示说这可是女装款,但尺寸对我来说实在是合适。当时第一次店里看到的是黑盘、灰盘以及和奥比斯联名的蓝盘,觉得这些深一点的颜色配合小尺寸却差点意思。
回家看官网的时候,被白色盘金色时标的款式深深吸引住,马上问AD能否有货。毕竟是Omega还是在香港,也实在是不需要担心款式缺货的问题,于是脑袋一热一上头,第二天直接刷卡提货。AD人也很好,可能看出了我是第一次买手表,也不懂(不好意思)讲价,还主动告诉我其实还能再给我多一些折扣。于是乎,我的第一只高级腕表就这样到手了。
换了皮带气质瞬间变了
和我日常的穿着比较搭
白色面盘看着十分清新
回头看这已经是2020年1月的事情了,那时候甚至都还没有疫情的新闻。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可能未必是那么的明智——偏女装表的设计,38mm和三万多港币其实还有很多品牌的选择,厚度偏厚,表头偏重,机芯也只是一个ETA改过来的3330,不是至臻天文台认证,表带质感一般,蝴蝶扣也不舒服。但这些缺点重要吗?不重要。因为在那个买表的瞬间,我就是喜欢它,我就是认为它是最合适的。玩手表,不就追求一个愉悦感吗?
如果任何事情都要去量化,都要比较性价比,都要计较自己是不是亏了,乐趣何在?后来因为钢带太重,而且刚好碰上多一格太松少一格太紧,我就给它换了一条胶皮带,完美复刻了官方皮带款的造型。棕色皮带配白色表盘和淡金色的时标指针十分斯文,也和我日常的造型搭配,更是陪我度过了20年底的婚礼。后来21年中入手了蓝盘DJ成为通勤表,但我至今每个月都会有几天的时间戴着超霸38。因为戴着它的时候,我总能想起我第一次入手高档手表时候的快乐,更提醒自己别忘了快乐的本质是什么。
认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