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后的奥秘:探索Ulysse Nardin的制表技艺

2016年10月31日 11:11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转载 作者:李浅墨

       旅行瑞士,应该看一看这个国家得天独厚的风景;尤其当冬天的雪洒落在连绵起伏的山区,堆叠成一片白茫茫的天堂。然而宛如天堂的国度里,更值得热爱钟的人探索一只腕表从何而来。又唯有真正具备自己生产零件、组装机芯的表厂,才有资格称得上专业。位于侏㑩山区(Jura Mountains)的Ulysse Nardin雅典表当然是其中之一。

 建筑外侧以满满的窗户取代墙壁,因此凡是有座椅的地方几乎都有阳光。图为组装机芯的办公室,桌子下方的输送带则会经过每一为组装人员的面前。

       雅典表在拉绍德丰(La Chaux-de-Fonds)和力洛克(Le Locle)各有一座制表基地,其中位于力洛克的厂房(如图)更有151年的历史。而在合作多年后,雅典表更于2011年收购了珐琅面盘厂Donzé Cadrans,取得精湛的珐琅奥秘。尽管表厂的门外一片宁静,门后的世界却是轰轰烈烈的制表技艺,等着有幸参访的旅人,一脚踏进。

 圆形的金属材料由工作人员放入机器,直到切割成形状完整的齿轮后再替换下一片尚未切割的材料。

从最微小的零件开始

       雅典表位于拉绍德丰的制表厂座落在一条宁静的马路旁,充满现代风格的建筑与另一座位于力洛克的老表厂截然不同。要探究雅典表的奥秘就必须从这里开始,毕竟机芯的研发、设计及组装都位于此,而绝大部分的零件也在这座上千坪的工厂内制造。

 尽管机芯生产的过程已高度自动化,如发条盒盖板等部分零件依旧保有人工打磨的工序。

       早上九点不到,厂房内数十台车床便以极为亢奋的分贝进行着它们的工作;其中还有几台纯属机械式,在仰赖高度自动化的年代显得格外珍贵。而齿轮的切割与部分零件的打磨也非全然自动化,现场可以看见工作人员将切好的齿轮从机器中拿下并换上另一块金属材料,同样的动作几秒钟便会重复一次;负责零件打磨的人员一天则可完成约1000件相同的零组件。当然,厂内绝大多数的零件还是由CNC车床生产,在电脑的控制下各种刀头以不同角度切割转动的工件。至于机板的制成也仅需透过铣床切割,只要设定好程式,无论多么复杂的细节都可以靠机器完成。而生产完毕的零件会以雷射检测,哪怕只有一点瑕疵都无法达到标准。

 自动化的科技则可完成红宝石、桥板等部分零件的组装,更加节省人力。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便由自动化的输送带将主机板送到各零件组装处,一站接一站将零散的组件结合起来。尽管绝大部分可由精密的机器代劳,摆轮与游丝还是得经由人手完成。只见组装人员夹着微微颤抖的游丝小心翼翼地将它放置在摆轮上,连在旁观看都不禁屏气凝神。而复杂机芯的组装也相当精彩,包含著名的Freak、Sonata等系列腕表所搭载的机芯都大方展露在参访者眼前。这些机芯的研发与设计均来自同栋厂房的R&D部门,当设计师的电脑上呈现各种精密数字以及长达1、2年的专案,窗外的风景同时就在眼前;与组装部门的办公室一样,充分的采光使得室内更加明亮,员工也能在舒适的环境下享受工作。

 凭机器组装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复杂工艺,摆轮、游丝便是组装人员亲手置入,包含夹板上细小的蓝钢螺丝,现场即可看见工作人员组装UN-150机芯的过程。

       从最微小的零件开始,走完一整趟生产线即见证了雅典表自制机芯的实力。在成熟的技术下,机芯全面自制化更是品牌的重大目标。除此之外,雅典表拥有的珐琅面盘厂也相当值得探访。

 将细如发丝的金线固定在面盘上需要极高的技术与专注力,也是掐丝珐琅工艺的困难所在。现场可见工作人员缓慢却稳定地完成一幅复杂的画面,并将釉料涂抹于金线框出的图案之中。

繁复细致的珐琅工艺

       2011年雅典表买下位于力洛克的珐琅面盘厂Donzé Cadrans。这家由珐琅大师Francis Donzé于1972年创立的家族企业在交出经营权之前,便已和雅典表合作多年;同时,Donzé Cadrans也是许多其它瑞士钟表品牌的珐琅面盘供应商。

 工作人员以画笔将研磨好的釉料仔细、均匀地涂抹于附有刻纹的面盘上。

       开始导览前,解说人员拿出了不同样式的表盘放在桌上,有纯白的大明火珐琅,也有各种颜色的掐丝及内填珐琅。目前这里调配出来的颜色超过500种,转头一看,房间的墙面除了挂满五颜六色的样片,架上也放置着一罐罐不同颜色的釉料,单是蓝色就有整排深浅不一的蓝。研发一种颜色的金费大约是4500欧元,有些则是从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引进,使表盘上呈现最完美的画面。

 重复洒粉、烧制是大明火珐琅面盘的必经过程,其中时间与温度的控制是决定成品品质的关键。

       制作珐琅面盘首先要将固体的釉料块磨成粉,加水调成颜料之后方能涂抹于金属面盘上。跟着导览人员经过一条研磨釉料的走廊后即来到烧制面盘的房间,火炉旁摆放着尚未完成的面盘,走近一看粉状的釉料铺满其上。进炉的时间约3分钟,须790至830度的高温,共3到5次洒粉及烧制的过程,印上时标后再次烧制以确保不会有掉色的问题。烧制完成、抛光后即在面盘中心钻洞以安置指针;副表盘须经切割后重新结合,凸显分明的层次感。而正因为繁复的工序与充满技术性的奥秘,使得珐琅面盘成为另一项展现腕表魅力的领域,这也是Donzé Cadrans的强项。

 雅典表位于力洛克的表厂建筑自1865年迁厂于此便延续至今,是品牌保存最久的古迹(左)。在它的旁边由一座空桥连接的则是1983年建立的办公室(右)。

骄傲的历史,创新的未来

       最后一站,也是雅典表保存最久的古迹——力洛克表厂。这座建筑从1865年品牌迁厂于此便延续至今,在它的旁边由一座空桥连接的则是1983年建立的办公室,算一算也有33年的历史。这座表厂除设有管理部门,也是品牌计时作品最后组装、测试及出厂的地方。门口的接待室以长条形木板搭建成拱形状的空间,犹如船舱的设计彰显雅典表与航海的紧密连结;柜台则挂着品牌创办人Ulysse Nardin的画像。

 腕表的面盘、指针、表壳与表带及部分搭载复杂功能的机芯皆于雅典表力洛克表厂完成组装,图为报时人偶的装配过程。

       两座建筑物的结构经过特别设计,充分运用自然光的照射使室内明亮的程度达到最大化。与拉绍德丰厂不同的是,这里没有CNC车床等庞大的切割机器,加上周遭宁静的环境,办公室内除了导览人员说话的声音外几乎没有其它声音。由拉绍德丰表厂完成的机芯送达于此后,组装部门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将它们连同面盘、指针、表冠装入各自的表壳之中。而品质控管与精密组装一样重要,这里备有检测精准度的专业仪器,以23、8及38℃针对组装完成的时计进行7日的六方位检测;每台机器可同时测试32只时计,通过后则会在机芯刻上雅典表认证的印记,确认无误方能出厂。而也有部分机芯是在力洛克表厂内组装完成,如搭载于活动人偶三问腕表或今年巴塞尔表展上才刚推出的Grand Deck大航海旗舰陀飞轮腕表等复杂机芯。有的时计需要2天的时间组装,有的则可能长达2至6周,非常耗时。

 组装完毕的计时器将经由检测机器以气压测试其防水效能。

       当然,在雅典表悠久的历史里,这些都只是进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尤其走进品牌精心布置的收藏室之前,踩着百年老建筑中嘎嘎作响的木制阶梯更有此感受。参访的终点,也算是品牌的起点。橱窗内展示了品牌多件上百年的计时作品,包含1893年为芝加哥博览会订制的三问计时怀表及1896年创办人之子Paul Nardin研发的航海钟;而古老的航海专用仪器及品牌率先发明的矽擒纵也在其中,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将170年来的故事收纳其中。这些日积月累的作品使得这间阁楼堪称一座微型博物馆。综观一切,品牌由过去的骄傲延续今日的技术,又以今日技术,创造瑞士雅典表令人惊叹的计时作品。

 除了多款雅典表的古董作品,展馆也收藏了一座约于1970年重建的天文时计;七角形的七个面分别显示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星的运作,下方另有太阳时间、恒星时间、生肖及春分、秋分指示。原作则是由1330年代帕多瓦(今意大利北方)的医生兼时计制造师Giovanni Dondi dell’Orologio建于1348至1362年。

为本文评分

我来写评论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